背景:字色:字体:[]

回到九零,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178节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“为什么不感兴趣?外科女医学生刚踏进临床不久能有这个手术表现的,我是没听过没见过。”
  “你怀疑你别问。按照你自己想的怎样就怎样。”朱会苍扶个眼镜挑起个眉头,巴不得这些人看低他们的小师妹。反正,谢婉莹不喜欢出风头,人称过于谦虚的一根筋。
  对方被他拒了,悻悻然:“你身为人家师兄不帮着她说两句好话?”
  “什么时候我们会给我师弟师妹说过好话了?”朱会苍嘴角带起抹弧度。
  对师弟师妹最好的照顾是千万别帮着吹嘘,会被人视为眼中钉的。医生行业内卷严重,处处竞争强。被人当作头号竞争对手的话,后果可想而知。
  这群人对他滴水不漏的回答很烦恼,却不可能去问曹勇。曹勇是什么人,才不会回答他们无聊的探问。
  第613章 被关注代表压力越大
  吃完饭,曹勇将手机放入白大褂口袋里起身。
  朱会苍收拾餐盘跟在他后面,牢骚道:“骨科从不招女医生,跑来这里问她做什么?”
  骨科讲究力气活,不招女医生可以理解,突然来关注女实习生反而是叫人纳闷了。
  “脊柱神经外,骨肿瘤,关节镜,全要走微创路线。”曹勇沉稳的声音道。
  原来大力士骨科也要开始奔赴小而美的微创手术台了。外科领域的微创世界是进入了全面开花的时代。
  微创与传统手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,切口小,借助各类辅助仪器进入患者体内做手术。切口小造成术者视野受困,需要手术医生对解剖学有更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,结合综合医学知识,学会自己脑补手术画面。
  这个脑补的要求很高,越准确的预判越好,形成可靠的手术路径图有助于顺利做完做好微创手术。
  脑补不出的话,中途改大切口做回传统手术了,事儿大条了。
  问题整个外科界未来的手术趋势注定了是微创。会微创的外科医生会受到患者的追捧,只会做传统手术的外科医生会被时代淘汰。
  对于习惯做传统手术的医生们来说这个趋势叫人急得跳脚。因为这样的脑补不是所有医生能很快适应并且具备的,对大部分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。
  好在,医生是团队合作。只要团队里有这样一个人存在,大家集体的业务能力可以迅速得到提高。没有天生的脑补能力,可以勤能补拙靠经验来积累,和传统手术一样。只是遇到难题的话,还是需要这样一个人的。这样的一个人,在外科界里通常可以被称之为天生有才了。
  “难怪了。”朱会苍记起了常来找傅昕恒的常家伟,“他在傅昕恒的办公室里总讲起她的事情。我以为花花公子爷莫非想钓马子,又不太像。他们骨三科是脊柱外。今天来问的那几个好像是做关节镜的。”
  这些人不是傻蛋,聪明着,听到风声立马抓住重点要素。肛肠科的人固然厚脸皮,但是在谭克林的手术里抓住了信息并且扩散了。说来,这对于谢婉莹既是好事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  好比他老同学曹勇早早被全体前辈们关注,被赋予了更大的期望值。期待更高,要求肯定更高。一旦做错点什么,会被一堆人用放大镜一样审视。
  曹勇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起当初第一眼见到她时的场景:她站在夜里像一抹微光,好像能穿透到未来的明亮。她被所有人关注,是可以想见到的意料之中。
  这一路走,朱会苍发现老同学不是回自己科室,问:“你刚才和谁联络?”
  “杨主任。谭克林叫人录了今天的手术录像送到医教科备案审核了。”曹勇说。
  按照医院相关规定,在医院手术室录制的所有手术录像要先交到医教课审核备份的。
  朱会苍听完摩拳擦掌,老同学消息是灵通。
  第614章 院领导目光高瞻远瞩
  听说杨主任和一帮医院领导在行政楼里的多媒体室里吃午饭。
  曹勇和朱会苍走过去推开门。里头安放的多媒体设备正在播放手术录像,于是两人进来后立马把门关上。手术录像关系到病人隐私权的,不经同意不能随便外露。
  见到他们两人,杨主任打了个招呼:“坐,曹医生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