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:字色:字体:[]

第332节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然刘备为何不说,则是为自己与霍峻二人去考虑。如果刘备吐露真相,不仅刘备苦心孤诣积累数年的人设崩塌,霍峻也多遭人非议。
  这对刘备而言,或许说不上毁灭性的打击,但在人心上的打击将因反差之大,令人难以接受。
  毕竟在众人眼中,刘琦退位予刘备,多是刘琦贤德,知子才弱,故而举贤推能,让刘备上位。然人设崩塌下,各种谣言,大概就会四起,抨击刘备与霍峻。
  在贾诩的谋划中,是想通过武汉造谣,让刘备猜忌霍峻,等事情发酵,由蒋干潜入合肥,去说服霍峻。按照贾诩的谋划的步骤来,其效果见过比蒋干直接说服霍峻好多了。
  凡不是刘备这类的君主,换是刘表、曹操、马超、韩遂、刘璋之流,且霍、刘之间没那么深的关系下。第一步或许就如贾诩之意,君主猜忌大将。
  大将闻之,自感觉委屈,不满君主。继而,大将多会担心刘备是否会向他下手。
  在这种状态下,蒋干言以利弊说之,抬出淮南王为饵,许以寿春为礼。寻常大将怕真就受不了这种区别对比,从而答应曹操优惠的条件,起兵反叛刘备,割据江淮,当个大魏淮南王。
  此策可见孙权之政治手段,其间布置可见贾诩计策之狠辣。
  见霍峻在那沉吟不语,蒋济问道:“不知君侯有何思量?”
  “思曹操之策出自何人之手?”
  霍峻摸着小胡子,笑道:“计策毒辣,环环紧扣,若非我与大王旧时之情,恐早中其计也!”
  见状,蒋济心情微微放松下来。他不支持霍峻叛刘,可非他对刘备有过多的忠诚度。而是霍峻一旦叛刘,其名声之恶,当传于后世,这让蒋济不得不为霍峻考量。
  且区区淮南国,今后能干嘛?
  无非就是据土自保,出兵替曹操分担压力。当然反复横跳,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利益,万一操作失误,则是身死而国灭。
  “都督之意是?”丁奉问道。
  霍峻跪坐而起,淡笑说道:“孟子曰:‘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,知其可为而为之,知其不可为而不为,是谓君子为与不为之道也!’”
  “时孟子有言:‘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’”
  “今君上视我为手足,试问可以寇仇待君否?”
  “盖不可为!”
  霍峻在榻间踱步,说道:“我不敢自比君子,但我却能以信待人。凡大小之事,不敢言善,却敢言问心无愧。”
  “故淮南王虽好,但却不可为之。知其不可为而不为,是为人之常情尔!”
  霍峻自有野心,若非穿越初期时局难以自立,他早就自立为主。然有野心归有野心,霍峻却也是有底线之人。
  人以信待之,他则以信报之。纵有坑人之时,他也会寻求双赢之法,或是尽量保全对方的利益,以求心安理得。
  今刘备不曾辜负他,他岂能辜负刘备!
  至于今后是否会发生韩、白之旧事,便要看君主的作为了。
  盖或众人皆以为郭子仪是温善、玲珑之人,殊不知郭子仪有让唐皇不敢动他的资本。
  “都督所言,是为君子之道也!”蒋济称赞说道。
  顿了顿,蒋济问道:“既都督不为所动,不知欲以为何待蒋干?”
  霍峻负手背腰,说道:“子通可有见解?”
  捋着胡须,蒋济说道:“今蒋干奉曹操之命潜入合肥,欲离间君臣之情,其已犯大忌,需以其死,明都督之坦荡之心。将其人头与淮南王玺、曹操表封文书,遣人送至武汉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

章节目录